Saturday, 31 May 2008

蚂蚁看资金管理

这里大家都习惯分享选股方式,可是对于买卖策略、资金管理方面却鲜少提及。
当然,老手在股市生存了那么久,自然领悟了他们自己的一套。
由于我国的人比较害羞。更何况世风日下,国家的治安越来越差,钱财的事自然都不提了。
在回Kencana大大的贴的时候,小弟也提到CW一战令我亏损不少(没有坚持止损)。
可是由于资金的分配管理还算可以,所以我总算没有完全失去参与这个游戏的资格——资金。penize

这里小弟先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A君身上有10k要用来投资股票。
如果是给你选择,你会怎么做呢?
你是否在想要集中一只股还是分散多过一只呢?
其实,先不管要买多少只股,重点是先把钱分几份。比如说:
A)分2份4.5k,后备1k
B)分3份3k,后备1k
C)分4份2k,后备2k

说明和声明

接下来会提到很多人都强烈反对和抗拒的两个字——“止损”
先要明白的是,由于这里完全没有考虑选股方式,所以这里的止损是防止亏损扩大的必须步骤。
你当然可以用选股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来优化甚至代替这里的止损观念。
这里也不是鼓励大家止损,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入的时候已经保本了。
这里纯粹提出其中一个管理资金的方式,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运用的。
之所以提出资金管理方式是希望提倡大家多往这方面去计划一下。

好了,说明完毕,继续解释

A)分2份4.5k,后备1kcashpile

首先看看A,我们分成2份4.5k作投资,后备1k。
如果我们把两份投资都坚持在10%的亏损时候(包括水钱)做止损的话,那么一次失败的投资总共会亏450。
如果不幸的两次投资都亏损收场的话,我们就必须动用后备1k。
那么1k其实可以补回两个450的亏损。
这么看来我们总共有4次投资4.5k的机会了。
这4次可以是不同时候两次分批买入同一间公司,也可以是不同的公司。
同一个时候只选最多两家公司。

万一,真的选股方式那么的差,接下来的两次也亏损了。
可是我们依然坚持了10%的止损的话,那么我们还剩下9100-900=8200。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调整份量,也可以继续使用每份4.5k。
如果继续4.5k的话,那么就剩下1份4.5k和3.7k作为后备。
那3.7k的后备可以提供你多8次的机会。我们总共可以在亏损完所以资金之前有9次机会选股。
所以加上之前的4次,总共有13次选股机会。
如果你的选股方式的命中率只有10%,可是选对的时候是可以开番的话,
以上的方式就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机会。

B)分3份3k,后备1kfp77

同样的道理,B被分成3份3k,后备1k。
如果坚持10%止损的话,一次失败会亏300。
在同一时间最多只可以投资3家公司。
如果3份投资都失败收场的话,后备的1k可以提供多3次机会。
开始总共可以有6次机会选对股。6次都亏完过后剩下8200。
如果保持份量的话,同一时间最多可以投资的公司下降到2家公司。
然后拥有2.2k提供7次机会。这一次总共有9次机会选股翻身。
9次都亏完的话,剩下5.5k。然后再继续分1份3k投资,2.5k后备。
这里是最后的9次机会了。
一直到这个地步的话我们总共有24次机会选股。

 

 

接下来的C应该不必解释了吧?大家应该都捉到小弟要表达的概念了吧?
当然也不是死死的一定是分两份4.5k、三份3k、四份2k的。
这里只是举例带出资金分配的概念。你当然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等的份量。
然而我在这里分成同等的份量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式选股,而你选股的方式如果有一定的机率赚某个%的利润,
那么同样份量的分配才不会导致份量大了的时候亏;份量少的时候却赚的纳闷状态。
不过这里不是建议你每一次一定要分同等份量。而是要配合你的策略和信心等等其他因素。

另外,即使分成4份,还是可以用4份去买同一家公司的。
这里不谈选股和选时机。也不是说你一定要diversify多少份。
只是使用分好资金的方式让自己有更多参与股市的机会而已。
尤其是“交学费”初期,这个概念帮了我不少。不然CW一战会把我这种初哥踢出局的。
况且那一次我没有坚决止损,令亏损扩大到66%。
不过还好那时份量分得够小,对总资金来说还撑得住而已。

而且之前的文章也提过的,就是资金是让我们参与投资这个游戏的资格。没有资金就没有资格了。
以上的份量分配,止损%等等,都应该按照个人需求去设置。并且要配合你的选股方式去设置。
当然很多选股很有信心的大大已经不必提高参与股市的机会了。

小弟再次罗嗦的强调,由于这里完全没有考虑选股方式
所以这里的止损是防止亏损扩大的必须步骤。
你当然可以用选股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来优化甚至代替这里的止损观念。
这里也不是鼓励大家止损,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入的时候已经保本了。
这里纯粹提出其中一个管理资金的方式,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运用的。
之所以提出资金管理方式是希望提倡大家多往这方面去计划一下。

Friday, 30 May 2008

蚂蚁看投资需要什么?

投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游戏呢?这个游戏考你什么?需要什么呢? sniper_cat

资金只是这个游戏的参与条件,没有资金就没有资格参与这个游戏。所以回答资金的话,你没错,不过资金只是提供你参与这个游戏的资格而已。

而投资这个游戏,考的,是我们的眼光

眼光是很多方面综合而成的,小弟可能不能尽数。而且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以下就先数数我现在想到的吧:

  1. 观察力~ 眼光的敏锐度,能让一个人能够在大势来之前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即使他错过了大势,他也能够很敏锐的在现有的趋势中去寻找这个势中还未发挥而有潜能的公司。又或者他观察到一些别人所没留意的,也就是所谓的被低估公司等等。背后的功课当然包括了常常关注新闻和大市、世界趋势。
  2. 知识 ~ 一个人的知识渊博,知道许许多多公司的讯息,道理,选股的方式等等。重要的是,在大势来临时,能够把自己所知道的发挥出来运用实践。(当一个人没有类似的知识的时候,不代表他没有眼光,只是他不懂得以那一个角度去切入而已。)这里要注意的是知识不代表只能够从书上读,而是包括了经验上所学习到的,以及观察后所领悟的。背后的功课当然包括了磨书,和其他人交流,以及自己观察学习等等。
  3. 分析 ~ 一个人可以观察到,并且拥有相当的知识去了解到一个趋势。可是如果不能对这个趋势作出适当的分析就很难充分利用这个趋势。技术分析是一种分析,基本分析也是一种分析。然而,除了这些以往,行业前景的分析、管理层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等等都有其重要的部份。看到这些,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不会那么多。其实即使你读了那么多的书,你也是未必会的。当中是需求个人的逻辑思考、推论等等。
  4. 管理 ~ 管理包括自我的情绪、资金等等。如果没有了这一环,即使观察到了大势的去向,拥有知识去衡量,可是却怕死不敢去,结果势来了过后再马后炮也没有用了。正所谓过了苏州就没艇搭了。然而,如果太过贪心而蒙蔽了自己观察到的大势将去,当然也会导致失败的。除此以外就是资金的管理了。上面也说过,资金是参与游戏的条件。没有资金就不能加入游戏。(资金当然也可以是借的、别人的你帮他玩等等)
  5. 判断力~ 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自己所观察到的(观察力)综合起来过后需要做一个判断。Go or No Go?除了把自己观察到,分析到的结果作出判断以外,还有临场的判断。无论用什么方法到最后就剩下实际操作。即使你计划好要以RM10.00买入一个股,可是市场偏偏没人卖,你到底要等下去,还是要心急押卖价呢?即使你看到大市将会大跌,你下得了判断今天要清仓吗?(情绪没管理好的话就影响判断了)

以上所写当中,观察力和判断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分析和管理,即使能够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当中却又只能意会不能完全言传的。

即使小弟把上面的因素写了出来,也不代表小弟就精通了。而是写下一个清单,然后给自己评评分,看看要往那一方面多多努力。

另外,有些自己搞不通的事情东西,别一直钻牛角尖。可以问问人,参考别人等等。先声明,我不是在推荐大家跟风。一位网友的招式,就是看看企业家往哪里去。比如说郑伯伯往中国去,而且世界各地都有企业往中国去(拿来印证郑伯伯没有错),那么中国是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去的。这个方法其实还是需要很好的观察力。问题是由于一个人观察不到中国的市场,而利用观察到中国市场的企业来做一个根据。这就是用间接的方法来补充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个例子中,一个人不是自己看到中国的潜能,而是相信企业家的眼光而相信中国是有潜能。另一个例子就是财报内写的公司拥有的现金是真的吗?我们没办法证明或看到,只有间接性的借Auditor帮我们看了。所以我们相信财报上的数据,其实是间接的相信公司给予的数据。我们其实是相信Auditor有把数目查清楚而让公司把数据报告出来。再次声明以上的方式是有跟风的因素,不推荐随便使用。所谓双面刃,不小心的话是会切伤自己的。

Wednesday, 28 May 2008

云顶,我们看到的,我们看不到的

云顶的股价陆续下滑,从52星期的高峰的RM8.75一直下滑到截至5月28日3点的RM5.75。跌幅超过30%。

我们看到的

关心云顶的朋友,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看到的云顶数据
按照06年的年报内的持股比例
每购买一股云顶,你会持有
0.112股亚地种植(55%)
0.815股Resorts(51.4%)
0.033股LandMark(25.3%)~07年好像增加了不少
1.381股Genting International (53.1%)~07年好像有减低


而根据2007最后一季的季报
每股云顶持有RM2.514现金
包含现金的总资产是每股RM8.148
只是property,plant,和equipment,每股有RM2.404
云顶本身的总债务是每股RM2.333(不含Equity)
由于手上的现金其实是足够还债务,如果我们直接以总资产扣除债务的话,每股还剩RM5.815
所以,如果以年报上的财务数据来看的话,今天在市场上以RM5.80买入云顶的,只不过是在付云顶的扣除现金后的资产的价格而已。

  Per Share
Cash RM2.514
Property, Plant, Equipment RM2.404
Total Assets RM8.148
Total Liabilities RM2.333
Total Assets - Total Liabilities RM5.815

涡轮期限

Genting CI 25/7

Genting CJ 7/11

Genting CK 22/8

Genting CL unknown


我们看不到的

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看不到的事情
传闻是云顶provision一大笔钱给Genting International的亏损
英国赌场到底怎么了,
况且云顶财报内的债务是不包括Gen Int的
要知道,每股Genting是拿着1.376股的Genting International
况且,截至3:10PM,今天已经有47522手是以买价成交(seller丢买价)
只有25982手是以卖价成交(buyer买卖价)

Tuesday, 27 May 2008

蚂蚁看专业分析报告

提到所谓专业的分析报告,很多人会shoot所谓的“Target Price不准啦”,“当他们讲BUY的时候就好SELL了”之类 的。虽然如此,这一些专业报告作为参考却是很好的。只是我们拿它们做参考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分析报告的中立与客观

ping其实不是小弟看小自己,写这些报告的人都吃过“夜粥”,他们手上的资料怎么都比我们多,分析经验比我们多,分析的时间也比我们多,分析的方式也比我们懂的多。然而这些写报告的人却还只是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打工仔而已。而无论什么事情总是有好坏两面,而分析员就必须根据上头的命令去放大上头要的一面,把另一面缩小甚至完全抹杀不谈。你要和上头讲有关报导必须保持中立客观吗?可以啊,他不是交给另一个人写咯。而你就准备执包袱balik kampung咯。这里想说的事,不要因为看到分析报告的Target Price或者内容就很自傲的认为自己随便都比这些人好。因为当这份工是由你来做的时候,你也是写出差不多一样水准和角度的报告的。总结呢,就是我们看到这家分析报告时,不要认为那就是事实的全部。并且把这一篇分析报告所写的当作我们拼图的一块,这样再去找拼图的其他部份,从中利用分析员的角度去完成我们对一家公司或经济等等的大拼图。

分析报告的Target Price

bullseye至于报告里头的Target Price都会倾向于比市场的价格高。原因很多,其中一点是这些Target Price都是预算了新的一年的盈利在里头(上头下Order的因素就放一边吧)。而他们预算新一年的盈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方程式。可以说的是,无论你用什么方程式,新的一年的盈利不是单凭方程式就可以算出来的。这些预算都只是共你作为参考而已。即使是巴菲特也说过他和他的排挡至今仍然不能够预测他们买的公司的盈利。那么这个道理这些证券行的分析员难道不懂吗?我反问一句,如果他们不写未来的盈利,只写现有的盈利,那么不是每一季写一篇就好了?那么剩下来的两三个月是不是不用做?更何况现有的盈利都写在年报里头了。当然我也不排除有时候这些数据写的实在太乐观了。总结是不要只看Target Price是多少,而是看看他们是以什么论点来支持这个价格,也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比如说拿到新的Project过后怎么调整)。

分析报告的评级(STRONGBUY-BUY-HOLD-SELL-STRONGSELL)

大家应该都不会天真到看到报告写BUY,STRONG BUY就去买,看到写SELL, STRONG SELL就去卖吧?甚至有些人会说,当报告叫我们HOLD的时候就好SELL了。其实这就是报告的出处在和我们打着战。它可以是炒家要炒之前跟你讲BUY,那么接下来炒着起会更容易;它也可以是炒家炒高了,要出货跟你讲STRONG BUY;它更可以是要压价收货写STRONGSELL。不过当这家证券行手上没票,行内大户也没票,不介意一个股真的大跌的话,也可以如实报告。如何知道那一个真那一个假呢?不是行内人不知道,行内人又不能讲。有必要知道的话,我们只有依靠拼图的其他部份来对它作判断了。另外比如说我们要买入的股被降级为STRONG SELL来说,我们是否应该检讨我们是否看漏了一些事情呢?我们要卖出的股被评级为STRONG BUY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应该等一等或者慢慢卖呢?最重要的是,这些评级只是供我们作为参考,而并非买卖的决策。

分析报告,到底要不要看?

最后,看与不看分析报告都不应该直接左右我们的投资决策。不过有时间的时候读一下他们写的这些报告是能够增广我们的见识并让我们的拼图更完整。不过,即使不看也没什么大件事的。

佳礼里很多赚钱的大大都不大鸟分析报告的。嘻嘻~

Monday, 26 May 2008

蚂蚁爬年报(二)

首先要准备材料:

1.同一家公司的年报两份或更多(可以看3年至5年的数据)

2.公司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

3.纸张或Excel (没有Excel的可到http://docs.google.com

我们来看看从年报中,怎么去了解很多字面上没有提供的数据、讯息。

 

(四)资产(Assets)

在看公司资产的时候,我喜欢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怎么算是不同角度呢?其实在写(三)现金(Cash & Cash Equivalent)的时候,就是看资产的其中一个角度,不看其他东西,只看现金。除了现金以外,公司其他资产对不同的人来说,可以是值钱,也可以是不值钱的东西。只有现金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值钱的。而且很直接的,每一元的现金就值一元。这就是我把现金从资产分出来的用意。

除了现金以外的资产当中,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说我可以先把所有的Receivables都当作收不回来,那就没有了,全部扣掉。再当作那些租用的downpayment都收不回来,又全部扣掉等等。而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呢,就翻去它有注明note的那一页再慢慢看要扣什么。基本上Motor Vehicles,Office Equipment,Machines之类的,都可以暂时当作被偷了(好像某公司那样)。对我而言剩下地和楼通常都还是值钱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算一下每股的现金+地产是值得多少了。

过后再慢慢依照对行业的了解把其他的东西加回去。并算出各种的每股Asset值多少。(现在知道做什么Excel会在要准备材料中吧?cut & paste加formula很快就算完出来了,而且我也未必什么公司都算完这些琐琐碎碎的项目的)。

可能会有人很纳闷,算那么多干嘛?

我的答案是,做准备。

  1. 当我有了这些数据后,万一这家公司的股价一直下跌,我就可以看到它现在是先跌破低于每股asset不算Motor Vehicles。然后再跌破每股asset不算Office Equipment。当股价跌破每股Asset不算Plant & Machinery的时候,可能我的切入点来了(需要配合对公司的了解)。
  2. 另外呢,就是每股拥有多少房地产还可以用作其他方面的切入点。比如说由于我对公司的房地产的价值有所了解,而知道那些房地产其实已经远远升值到很高了。只是公司无意重估这些房地产而已。那么如果我有兴趣做这样的切入买这个股的话,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了。
  3. 有了这堆数据,我还可以拿股价来减掉每个数目从而知道如果不算哪一个项目的话,市场给的股价是比每股的Asset高出多少Premium。就好像PE一样,在牛市、熊市,市场都会给予一个股不同的Premium。

我最常在Assets中扣除的项目有Receivables和Inventories。因为一个是还未收到的账目,另一个是囤货。虽然做生意时,这些都值钱,可是收不到的账毕竟还没进口袋。而卖不出的货,毕竟也是还未把钱赚到的。

上面所说的是比较倾向于找出公司的资产值多少来作为投资的参考。接下来呢,则看看一些资产能为我们做什么。比如说制造业的工厂、机器、甚至运输工具等等都很重要。而我们可以拿相关的数据和净利作个比较

Net Profit / Assets = N

这样我们就能够看见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元的资产能够提我们赚多少净利了。通常这里所用的资产值我会根据行业需要而把大部分的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都算进去。至于像Receivables这类的资产就不算了(虽然Receivables会被算入Revenue并且对净利起影响)。这样所得到的是一个一元资产赚多少净利的参考数据。比如说公司要再投资一间新厂,用了1,000,000元。那么我就可以参考之前所算的数据来大概估计新厂可以带来多少净利。(当然这个估计是不可能正确的,只列出一个简单原因就是sales可能跟不上产量)

另外,算一算重要Asset的增长率,(两年都拿相同的Assets作比较,不要跟我讲你一年算Receivables,另一年不算...)

Assets(current year) / Assets(previous year)  × 100%

得到增长率的数据后,再和净利的增长率相比。为什么呢?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净利每增长1%,是需要资产也增长多少%的。(再次说明这个比较不完全正确,因为还有Marketing等等其他因素,可是此数据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里也提供一个链接到Tan81写的资产的重要

 

(五)负债(Liabilities)

过后就是债务,liabilities。看负债呢,我就没那么复杂只是看Total Liabilities而已。原因只有一个,无论什么情况都好,债主是不会叫你不用还债的。

然而,负债却可以用几个角度来做比较。以下几个角度并非分开而是可以综合的。

  1. 和净利比较
  2. Total Liabilities / Net Profit = N

    当你拿总负债除以净利的时候,代表着什么呢?如果我们把每一年的净利完全拿去还债的话,需要多少年呢?以上算出来的结果就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每年的净利都一样的话,就只需要N年就可以还清债务了。另外,这个比例也代表着当公司每净赚1元的时候还欠别人N元。
  3. 和现金比较
  4. Cash & Cash Equivalent - Total Liabilities

    这个比较直接,就是如果公司用完手上现金还债的话,会剩下多少债务或现金。
  5. 和现金流比较
  6.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 Net Profit = N

    使用这个比例呢,其实是代表着把公司运作后剩余的现金都拿去还债。而得到的结果,N其实就是如果公司每年都把运作后的现金拿来还债的话,需要N年才可以把债务还清。多少债务或现金。
  7. 和资产比较
  8. Assets - Liabilities

    这个比较其实是算出如果变卖资产还债的话,公司还会剩下多少债务或是资产。如果这些资产都是为公司赚钱的话,那么卖出这些资产还债可说是下策了。

再次强调的就是以上的比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综合使用的。因为以上只是提供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债务而已。

以上的算法,拿来除的(1,3)是在assume公司每年的盈利或现金流所剩的现金都保持一样。而拿来减的(2,4)是因为Cash和资产是公司成立到现在所累积的,通常不可能在新的一年内就能够累积相等的数目。所以拿来除是没意义的。

除了和我们手上的资产相比以外,算一算liabilities的增长率

Liabilities (current year) / Liabilities (previous year)  × 100%

得到增长率的数据后,再和净利的增长率相比,看看那一个长得快?当一家公司借的钱增长高过净利的增长的话,业务或行业是否出现了问题呢?

 

(六)现金流(Cash Flow)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翻到Cash Flow Statement中,找到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然后除以Share Issued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 Share Issued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每股现金流的数据了。这个数据代表了生意的运作后每股所剩余的现金。拿这个数据和现在的股价作个比较的话,我们就可以有一个类似PE的比例了

Price /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Per Share = P

PE值其实是代表着你需要付出多少元来获得1元的净利。而以上的数据比例P呢,则是代表着你需要付出多少元来获得1元的净现金流。就好像PE值如果是10的话就代表10年的净利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以上的数据比例P也代表着多少年的现金流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公司不进行投资而把每一年现金流剩下的钱都存起来的话,那么P年以后公司的每股现金就会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了。

另外除了看每股的现金流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比较一下两年的现金流。当出现很大的分别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一个项目去追踪。比如说现金流从正数变成负数,可能是因为Receivables比往年大幅增加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Receivables并向管理层询问了。又或者里头出现一些不明去向的款项等等。

当管理层不能给予一个好的答复或者我们仍然怀疑的话,那么就要自行考虑该如何处置了。

蚂蚁爬年报(一)

最近一直在用功爬年报。这里要分享的,是小弟怎么爬年报,并且不觉得沉闷。小弟看年报,并非以年报上的数据,或是任何数据的比例来做买卖的根据。看年报主要是要在财务上了解一家公司。并且从中了解一家公司是从什么方面成长或萎缩。
首先要准备材料:
1.同一家公司的年报两份或更多(可以看3年至5年的数据)
2.公司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
3.纸张或Excel (没有Excel的可到http://docs.google.com
我们来看看从年报中,怎么去了解很多字面上没有提供的数据、讯息。

(一)营业额和净利的比例(Revenue & Net Profit)
我们常常看营业额,净利以及这两个数据的成长,可是却比较少人会注意它们的比例。
比如说公司的营业额每赚一元,净利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就拿年报内的净利(Net Profit 或 Profit for the Year)除以营业额(Revenue)
然后再换成巴仙率。

Net Profit / Revenue × 100%

这个数据的意思就是公司营业额每赚一元,里头有多少巴仙是净利。
当你比较不同年份的这个巴仙率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公司每年都会差不多是一样的巴仙率。也有一些公司这个巴仙率会越来越高。比如说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YTLPOWR)吧,从下面的table可以看见公司的净利:营业额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如果这个巴仙率继续成长的话,即使公司的营业额不增加,净利还是会继续增加的。

YTLPOWR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Revenue

3,166,578

3,386,920

3,671,315

3,758,125

4,068,008

Net Profit

446,271

613,049

742,178

874,483

1,269,214

Net Profit Margin

14.09%

18.10%

20.22%

23.27%

31.20%

一旦注意到这个数据在减低的话,那么就需要寻找问题的根源。到底是税务方面增加,成本增加还是其他原因。

(二)应收账款和存货(Receivables & Inventories)
单单看营业额和净利是不足够的,因为公司一些还未收到的账款也会被算进营业额里去。而事实上这些账款却还未收到手,并且有变成呆账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在看财报的时候找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s)。在资产表(Assets)里头可以找到交易应收账款(Trade Receivables) 和其他应收账款(Other Receivables)。通常其他应收账款都不会多,甚至没有。而交易应收账款则视行业而有所不同。有些行业比较常赊账给顾客,而有些行业则不会。
无论如何,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笔账目的大小,而是这笔与营业额的比例

Trade Receivables / Revenue × 100%

拿到这个比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每一元的营业额中,有多少是还未收到钱的。
当你比较不同年份的这个巴仙率的时候,如果这个巴仙率在增加着的话,你就要小心了。毕竟一家公司越来越多账还没收到就已经列入营业额并不是一件好事。况且这些账目随时会变成呆账(bad debts)。
另外我们可以在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s)中的资产表(Assets)里头看到存货(Inventories)。一家公司的存货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都并非好事。存货越来越多代表了产量的增长比售出的增长高。这样代表公司浪费了生产线的资源,而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能力不佳,甚至是代表着公司的竞争能力不够其他公司。存货越来越少则代表了公司投入在生产线的资源不足于应付市场的需求,持续下去会造成市场的份额被其他公司瓜分。当然在一两年内的存货通常都会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们就看看存货增加或减少的巴仙率:

Inventories (Current Year) / Inventories (Previous year) × 100%

这么一来,当公司的存货以很大巴仙增加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领域的需求是不是大减。如果这个领域还是与往年一样的话,那么就代表了公司的竞争力下跌,市场份额也下跌。如果整个领域的需求大减,那么存货增加其实是正常的事。另外,当公司建了新工厂以后,有时也会出现存货大增的情形。这是因为公司的marketing跟不上产量,所以我们就要判断是不是要给予公司一定的时间去开拓市场。
属于制造业的存货项目通常还会有个NOTE,当你找到相关的NOTE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稍微详细的存货表。里头会列出制造好的货物的存货值多少,在制造过程中的存货值多少,原料的存货值多少等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不同的判断。比如说在原料持续高升的时期,原料的存货多了可以说是好事。因为公司存了比较便宜的旧原料。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原料可是有存货的期限,存久了就会坏掉之类的。

(三)现金(Cash & Cash Equivalent)
把年报翻到现金流表(Cash Flow Statement),然后直接跳到最后一栏就可以看到公司所剩下的现金有多少。拿这个数目除以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就可以得到公司每股有多少现金。

Cash & Cash Equivalent / Share Issued

得到这个数据后,再拿这个数据和当时的股价比较,你就可以看到扣除现金后,你是在付多少钱买这家公司了(这里还未提到负债)。比如说参考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M) BHD 2006年的年报,Cash & Cash Equivalent 总数是RM19,751,916,除以现在总发行股总数41,008,500的话得到每股有48.16 sen。在负债表一栏可以看见这家公司并没有任何负债。如果你能够以0.48以下的价格购买一家每股有0.48的公司,你认为值得吗?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要设一个安全区(Safety Margin)作为缓冲区(Buffer)。那么,当这股跌到0.30时,公司还持有0.48现金的时候,这个投资值得吗?风险是不是比较低了呢?
然而在现实中找到股价比每股现金还要低的情况是很少的。我所举例的这家公司最低也只下跌到0.52而已。
(不过由于我只是以2006年的财报内的数据去算,所以得到每股现金48.16sen。一位网友,Tan81算到的每股现金是63sen。他应该是以最新财报的资料所算的,结果他就能够以0.5x的价格购买拥有0.63现金的公司)

Thursday, 22 May 2008

浅谈期望收益

这里先分享一个期望收益的算法。
先来个例子。
如果我有一个系统,
它的命中率是1/3,如果成功的话,收益是30%,止损设在10%
那么 1/3 X 30% - 2/3 X 10% = 3.33%
使用这个系统的话,我每一次交易的期望收益是3.33%
换成点数来算,如果成功赚30点,失败亏10点
那么每一次的交易你都可以有3点左右的期望收益

也就是
成功的机率 X 收益 - 失败的机率 X 失败的损失

记得,每一个系统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期望收益是positive,
那么那个系统就可以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了。

以上算法,如果你用在任何一个赌博上,都会得到negative的期望收益
也就是为何赌博最后一定输,庄家一定赢(庄的期望收益是positive的)

以上算法也证明了,即使你的成功率是低过50%,(我的例子只有33%)
可是如果盈利是足够cover那失败的总损失的话,期望收益还是positive的。

如果你并不能够以一个系统有discipline的做交易的话,
那么就很难算出你的期望收益了。

就算跟风买,也是一种系统,就算跟日本,跟香港,跟美国,也是一种系统。
最重要的,是那一种系统适合你自己

如果期望收益是positive,长期来说,十年二十年都是会赚的。

很注重命中率的朋友们,要小心一点。看看一下例子
成功率:70%
收益:5%
损失:12%

那么 5 X 7/10 - 12 X 3/10 = 3.5 - 3.6 = - 0.1
不要让自己掉入类似的陷阱

以上还没加入成本,考虑到成本的时候,
以得到的结果减掉成本,就是你的系统的期望收益

为何很多人用某一个系统时,往往不能够赚钱呢?
原因可以有很多。这里先假设每一个系统的期望收益都是positive的。
(用期望收益negative的系统难道还想赚钱?那就上云顶,买万字好了)

首先,是损失的控制。如果你在应该止损的时候不执行,那么你就加大了这个系统原本设计的损失。因此而把系统变成一个negative 期望收益的系统。

另一点,是对于获利的冲动。系统明明可以让你每一次获益都是20%,可是你在10%时就忍不住了。这时,你也把系统更改了。这个举动也会把一个系统改成negative期望收益的。

当然,一个系统本身的期望收益到底正不正确,也是非常引人争议的。

再来谈谈如果你已经有一个negative期望收益的系统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你必须要有纪律的记录下所有的交易。
然后对照回你以往的交易,看看是否自己太早出场呢?
还是自己不肯止损呢?
如果更改止损点的话,对这个系统的影响会不会变成positive期望收益的呢?
要注意,有时候更改一个止损点会把成功的机率拉低的
总的来说,
1.提高成功率
2.提高盈利
3.减低损失
是把一个系统改善的不二法则。

资讯时代,我们依然是瞎子摸象

elephant 很多人认为这个时代讯息比较容易得到了,就连冷眼也在他的文章内说过.
每错,现在资讯发达,很多资讯都比以往容易得到了.
可是,别忘了,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不代表真相的全部.

试问有多少人至今还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呢?
一些自认为心水清的,就会拍拍胸口说,"我知道啦,三国志才是历史"
其实,演义当然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一本
三国志呢,则只是由陈寿所著作的历史的一个记录而已
到底三国志写的对不对,是考察不到的
另外,三国志所写的只是历史的部份而已

回到现代,即使我们能够得到许许多多的讯息,可是我们仍然是在瞎子摸象而已.所有的媒体都是以某个角度来提供你讯息.换言之,一个3D的东西,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2D.即使你有本事获得很多讯息,从很多角度来看,你却只是看到表面而已.就好像瞎子摸象,最后你综合讯息,得出结论说这是大象,你却不知道大象是吃饱了,还是没吃饱的,要拉屎,还是要拉尿

浅谈股市炒作

各位是用什么证券行的呢?Frying-1
就用一个代号X吧?
比如说X证券行内,是有炒作用的资金

而今天它们的话事人说,给我把AA股从1.00炒到1.10(纯属虚构,雷同=巧合)
而手下去办事的时候,在1.05出现一笔非常大的卖单
这时他们会怎么做呢?继续炒?不炒?问老板?

由于个人没亲眼或亲耳看过证券行内所用的,所谓大鳄的系统,所以暂且当那些uber system不存在

(不代表我认为不存在)

即使他们没有比我们能看到更多讯息的系统,他们还是可以做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

比如说~打电话.
先是打给内部:"我们内部或X行的散户总共挂多少卖单?"
然后再问问联盟的证券行,有谁的行内挂那么多单
这么一来就搞清楚到底是散户出压单还是大户,还是炒作对手的
散户的话不用说,吃就是了
大户如果属于不必给脸的,就吃,要给脸的不是打个电话招呼一下
是对手的话就要请示上头吧?

不过以上例子还没提到planning
一般炒作不会是即兴今天说要炒那家就那家

炒作前基本上都会先招呼一下同盟证券行
对于敌对的,基本上也会估计对手手上有多少
对于自己的资金,也会作好多少建仓多少拉升的考量
然后还有消息,风声,配合分析报告等等的"宣传"/"marketing"

从这样来看,根本就没有所谓基金受到怎样的限制
而直接是以操作上获取盈利

巴菲特卖中石油也是可以拿来做很好的例子
他未必要参中国炒家玩,中国炒家也未必参他玩
他唯有早早卖,迟迟出notice(利用邮件)
这样他卖的时候又避开了别的炒家要卖的时候
那时也有不少炒家还要进货吧?
加上他的notice到的时候已经不懂几时的事
又不怕造成panic
而人家批评他笨
他都不懂几开心...
这么多lot都跑到....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