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你看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你看看. Show all posts

Tuesday, 18 May 2010

教你看看——Ex Date和其他派息相关日期。

1156681865Im40NV很多刚踏入股市,甚至踏入股市过后很少碰股息股的朋 友,都会对派息相关的日期不大了解。

其实宣布派息过后,公司会发出一个通告,通常这个通告的题目都会是:Notice Of Book Closure。所以要找公司发的股息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拿到,找这样的题目的通告就行了。

过后这个通告会有至少三个日期:Ex-Date (或者Ex-Dividend),Last Date of Lodgement,以及Date Payable。

Ex-Date就是股价调整的那一天。如果你在Ex-Date之前买入,然后再在Ex-Date当天或过后卖出,那么你还是会得到股息。(或者红股等等)如果你是做Ex-Date过后买入的话,那么你就得不到股息了。因为在Ex-Date当天股价也会按照所派的股息作调整。如果一家公司在Ex-Date前的收市价是RM1.00。公司派息是派RM0.05。那么在Ex-Date当天如果横盘(不上不下)的话,就是RM1.00-RM0.05=RM0.95。

Ex-Date 行动 会得到股息吗?
之前 买入
当天或之后 买入 不会
之前 卖出 不会
当天或之后 卖出

而什么是last date of lodgement呢?这个日期其实是证券商需要帮你登记的最后一天。通常这个日期会是在Ex-Date过后。如果证券商没有帮你登记,那么你就得不到股息。这时就要询问证券商解决了。通常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比较久之前已经持有股票的人。而是会发生在比如说在Ex-Date前一两天才买入。不过到目前为止,小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错误出现。这方面马来西亚的券商都做得很好。

最后一个日期就是Date Payable,公司发出股息的日期。要注意的是,以往都是给支票的,所以通常需要几个工作天过账。而未来的日子在eDividend系统开跑后,应该会更快的拿到股息了。如果你的户口是Trustee户口,那么银行会自动帮你进支票。在Date Payable过后的几天检查户口就行了。

有关eDividend系统——http://www.bursamalaysia.com/website/bm/trading/edividend.html

Friday, 30 April 2010

选股重要还是选时重要?

这个问题是永远都辩论不完的,小弟也不打算辩论。只是,就单凭过去一年到现在的成绩,我是认为选股第一,选时是Bonus。

首先,我们无法否认的就是去年是买股的最好时机。那么就当我们大家都很幸运,每一次都能够选到好像去年的时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选时对了,可是不同的选股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就我个人而言,去年买了而收到现在的,有联昌,伦平,大众,贺特佳。这些都有纸上盈利。既然选时对了,那么纸上盈利也不出奇吧?

那么在对的时机,我们是否会选错股呢?以下我们就看看几家“精选”公司吧?目前是4月结束了,所以如果严格来说是不能算去年1月到3月的。不过这里我就不那么严谨,以下的图都由09年1月开始的。

Carotec, 曾经是大热门的做bio diesel的公司。公司业绩也不见好转。去年除了2月尾到四月初,随后都是呈横摆的。买了就相当于一直大闸蟹了。

Carotec

OilCorp,不懂什么公司,不过停牌了很久。油价回弹的时候有考虑过它不懂是不是做Oil & Gas而想过要买。还好没碰,不然今天就落得睡街的地步了。

image

DGate,梦机构。制作赌具和维护跑马机的公司。一直都有注意这家公司。尤其是觉得新加坡多开两家赌场,它如果能够拿到为这两家公司服务的话,是渔翁得利的。不过业绩还是一直没好转。在东南亚投资的一些小型赌场几乎都不大成功。跟Carotec一样,除了三月出现很短的时机以外,就是差不多可以睡街的选择了。

image

Hubline,即使碰到三月最好的时候,如果持续持有的话还是会赔回去。

image

大热门KNM,差不多每一天都会上榜10大最Active的公司。这家公司算最好了,因为只要在4月前买入都还有盈利。不过就苦了四月过后的买家了。当然这家公司会不会反弹回去?这是我们目前没有人可以知道答案的。

image

总结来说以上的公司其实都是小弟曾经有在脑海里闪过要不要买入的。不过个人选公司的方式告诉自己,这些公司不是长期持有的好选择。小弟会这么写,是因为有朋友说我买入的时机实在好。当然那是无可否认的。不过举出这些例子要说的是,选股也有它的重要性。选错股,即使你遇上好的时机也是枉然。好的公司,在去年五月以后买入,到目前还是会为我们带来非常好的盈利。另外以上只不过是这些公司09年开始的股价走势。有些公司如果你在07年买入的话,今天真的是连睡街都没有份的那种…

我也不否认有人会在交易以上的公司而获利,甚至发达。不过除了买入的时机,你还要掌握卖出的时机。在买卖这样的公司,我们如果要让时间帮助我们赚钱的话,那么会很难。我也不会批死这些公司是不会翻身的。毕竟时来运转的时候,或者有某些机遇是我们所不能掌握的。可是如果买入这些公司,那我们就得天天祈祷。直到有一天翻生发生。而我则不希望做这样的投资。一名网友常常说,KLCI几百间公司,你干嘛非买这样的公司不可呢?

最后因为我对以上公司的行业了解有限。也有可能他们是处于周期的低潮。那就需要了解的看官们代我讲解了。

选时固然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选对公司。

什么是Put Warrant?

大家对Call Warrant应该已经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了。尤其是经过了前一阵子投资银行陆陆续续推出中国股的Call Warrant。而Put Warrant又是什么呢?

Put Warrant的概念其实就是Call Warrant的相反,也就是相等于卖空或者是买一只股会跌。目前在KLSE交易的Put Warrant只有以下几支:

6888HA AXIATA-HA         Borsig Plant
expire:  25/08/2010
Exercise: MYR3.4000
Ratio:    5.0000 : 1.0000       

0650HA FBMKLCI-HA
expire        22/08/2011
exercise MYR 1,148.0000
ratio        1500.0000 : 1.0000       

4715HA GENM-HA        
expire        25/08/2010
exercise MYR3.0000
ratio        4.0000 : 1.0000       

1961HA IOICORP-HA        
expire        25/08/2010
exercise        MYR5.6000
ratio        8.0000 : 1.0000

KNM HA
expire 24/11/2010
exercise MYR0.8000
ratio 1.0000:1.0000

这些Put Warrant都以HA结尾,都是由OSK所推出的。

它的计算方式是以执行价格(Exercise Price)减母股的价格再除以比例(Ratio)

就拿KNM作为例子,执行价格是RM0.80。那么KNM HA的价值就是RM0.80减掉目前KNM的价格。

如果目前KNM的价格是0.545,那么KNM HA就值RM0.80-0.545 = RM0.255

如果目前KNM HA的价格在RM0.255以下交易,那么我们就称它为折价交易(Discount)
如果它在RM0.255以上交易,那么我们就称为溢价交易(Premium)

如果KNM的价格升到执行价格以上,那么KNM HA就一文不值了。这个时候我们称为Out Of Money。

Monday, 19 April 2010

什么叫做Natural Hedge?

hedging-thumb-200x137

当一家公司从事进口和出口的生意的时候,业绩就会受到外汇波动的影响。如果是出口的公司,马币升的时候,那么盈利就会相对的减低。而对于进口公司,马币升到时候那么盈利就会提升。另外就是有借外债的公司。当马币升的时候,那么债务就无形的减低了。

那么Natural Hedge又是什么呢?

如果一家公司的业绩,有50%是受外汇波动影响,然而,它的成本当中也有相等的数额是需要使用这个外汇的话,那么Natural Hedge就形成了。成本不一定只是原料,当中也包括了国外的销售,船运的费用等等。另外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如果公司有借外债,那么使用赚回来的外汇去还债务就不必把这笔外汇兑换回马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外汇的波动在会计上还是免不了有影响。不过,实际上公司已经很自然的把外汇波动的风险做了对冲了。

Monday, 15 June 2009

入门资金管理法

初手应该注重的第一步,不是选股或选时的方式。个人认为对于初手最重要的,是资金的管理。对于初学者,最好的资金管理方式,就是让自己能够长期逗留在这个市场的方法。(stay in the game)。这样就能让你交易得更久,吸取更多的经验。

这里提出的资金管理方式只是作为参考,要视个人情况作修改。

比如说资本有20k,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只使用10%的资金,2k作交易。然后用10%-20%作止损。这样的话,每一次可能的亏损将控制在总资本的1%-2%罢了。然后剩下的钱可以在止损后用来补上亏损的数额。这样的方法,能够让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有2nd Chance。

使用10%止损的话,剩下的18k可以让你有多90次的机会。即使你90次机会都失败了,你还是剩下2k元。如果失败了90次,看来投资、投机并不适合你。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你可能也会问,如果没有20k怎么办?其实上面这个方法如果按照2k的数额的话,即使没有20k也可以一样运用。至于你可以有多少次机会,就看你用了2k过后,还剩下多少钱了。你所剩下的每200元就是一次机会。

不过在决定止损使用多少%前,最好先参考你要交易的个股的波动。看看它短期波动会不会太大。比如说美国的股市每天的波动都有可能大过10%,那么把止损设定在10%的方式,却有可能反过来害你更早把资金损失清光。视个股的情况,止损甚至有必要提升至33%、50%。不过切记,如果有必要把止损设立在那么高的话,那么在初学的阶段是否不应该去碰这样的股呢?当然这里就牵涉到第二步,选股了。

在你学有所成的时候,选股和选时都有所心得的时候,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把资金分成2k一份。这样管理起来,和之前管理一份的方式非常接近。只不过从一个股变成多个,又或者是把几份资金投入同一个股也是可以的。不过,到了这个阶段,通常你也对自己的资金管理有一番心得,而不必沿用上述的方法了。

注:一份资金不一定是2k,可以是3k、4k或任何适合你的数额。这里使用2k为底线的原因是目前马来西亚的交易费用(水钱)的最低收费是介于RM8-RM28。加上印章费等等,一买一卖的交易成本将会是RM20-RM60左右。以2k的交易来看,大约是3%或更低。个人认为把交易费用这个成本尽量维持在3%以下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1%以下)。如果高于3%,那么你在水钱上已经占劣势了。

Saturday, 13 June 2009

技术指标揭秘

 

技术分析指标众多,即使是技术派,里头的功夫也不少。
而我们最常听的,就是指标这样的时候买入,这样的时候卖出。
这样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等讯号出现做买卖了吗?
售卖这种系统的人,最高境界的,是不会否认系统会出现错误。
而且会对你说错误也是会发生,不过总的来说,赚的还是多过亏的。
真的吗?

面对技术分析(indicator)应有的概念
技术指标在很多时候都会给予我们市场走势的基本概念。
老实说,即使我在投资的时候,也未免会看看技术图。
可是看看技术图不代表一定要跟着指标操作。
指标是死的,只是数学算出来的。
任何指标都是以过去的开市、收市、最高、最低以及成交量这五种资料所凑合起来的。
这么样的话,技术指标应该怎么用呢?
它只是提供了以方程式处理过的图表来让我们定下买卖策略而已。
我们不一定要等什么黄金交叉、死亡交叉才做买卖。
更何况,只要你换一换parameter,那么这些交叉是可以推前延后的。
我们要面对技术指标要做的,是要了解这个指标尝试告诉我们什么讯息。
要了解这个,就必须去看看这个指标的方程式。

例子: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是把你所定的多少天把这些天的收市价算个平均值。
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拿7天平均线来做例子的话,
如果股价低过7天平均线,就是你的买价会比这7天的平均更低。
如果股价高过7天平均线,就是你的买价会比这7天的平均更高。
那么为何大家常常说7天平均线超越30天平均线就可以买入,是个买入讯号,黄金交叉呢?
以上面说的意义来解释,其实只是7天平均买入的价格已经高过30天平均买入价格而已。
在这个时候的买入,其实就做了一个揣测,就是当7天平均买入价格高于30天平均买入价格的时候,
市场是处于向上的上升趋势。这个揣测可以对,也可以错。

自由运用的例子
就拿上述的例子来说,那如果我在7天平均线这条线呈45度以上就开始买入,可以吗?
其实是可以的,这就是你开始自己创造你的买卖策略的开始了。
可是到底赚不赚,小弟就不知道了。
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只是守着一种买入的策略,而是可以有几种。卖出也一样。
只是对于新手,一次要看那么多指标只会眼花缭乱。
而且当指标出现背离的时候也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点,小弟想就只能以经验来补足了。

别只定下买,而忘记卖
新手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想着要怎么买,而没有去想怎么卖。
任何买卖策略,一定要包含了卖,才是完整的策略。
你不能只是想升了多少卖,你也要想跌了怎么办。
要在哪里止损等等。
然后在交易前,你就要探讨你的买卖策略,赚的时候会赚多少,亏的时候又会亏多少。
在实践的时候也要不断的探讨买卖策略的结果,是否和你所设想的一样。
目前我所观察的,散户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买入赚幅少于10%可是下跌时损失却会多过20%的买卖。
即使这样的策略有60%甚至70%的准确度,最终还是会亏损。

总结
记得,如果单单靠技术指标就可以了,那么世界上最有钱的,应该是数学家,又或者是一架电脑。技术图就好像是一个罗盘、指南针、不完整的地图,想想看,你会让这些工具决定你要去哪里,还是你决定去哪里了才用这些工具协助你?最后,别让技术图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你利用技术图来规划你要怎么做。

Monday, 24 November 2008

投資不能只靠看財報

images先不說公司名字,只拿財報數據來談談
我們馬股的這家公司,根據今年Q1的財報(截至30June2008)
EPS是9.5 sen(一季)

資產
他的property 以每股算,是RM5.61
他的inventories以每股算,是RM2.12
Trade & other receivables每股有 RM1.52
Cash bank balances and deposits 每股有RM2.52
 
債務
總債務來說,每股是RM3.40
單單以Trade & other receivables(如果收得回)就可以還一大半債務了。就算全部write off掉,他的Property + Inventories(RM7.73)清盤我算他半價也有RM3.865——足夠還清債務。

結果還剩下RM2.52Cash $$$

現金流
這是翻去這一季的cash flow statement看一下,
咦?cash flow 是positive的,每股RM0.294
這家公司的交易價格,現在每股只需RM1.6x
是每股現金的65%左右

結論
這么一看,財報的數據幾乎都很好。
按照巴菲特的說法,這家公司可說是屬于煙蒂(Cigarette Butt)。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買到足夠的股權來控制這家公司,那么是有可能從中獲利的。問題是我們沒有這種能力。
另外,只要我說出這家公司的名字,保管大家都不敢買。
歸根到底,就是大家對管理層的信心問題。
所以,即使數據有多好,管理層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投資,不能只靠看財報

P/S
上面講的公司,如果馬上清盤,對投資者其實是非常劃算的
問題就出在,它不可能馬上被清盤
而手上的cash是否會在這個經濟走下坡的幾年被侵襲無存呢?
在這個Cash is King的時代,
手上持有這么多現金的這家公司,是否會反而變成大輸家呢?
只要一講公司名字,相信大家都會贊成它不行
不過,小弟反而希望更加客觀的評審這家公司和他的管理層

心水清的,就先別道破上述是什么公司了。

Friday, 6 June 2008

蚂蚁看概率和收益

概率和收益dice1

先从选股方式成功的概率来解释这个概念,
比如说我用一个密传的高命中率选股方式(虚构的)
它的命中率高达70%,并且这70%的时候都能够带来平均为每次20%的盈利(已扣水钱)
而当它失败的时候,那30%的时候都需要承受平均为每次30%的损失(已扣水钱,提前止损会降低成功率)

从上面的方法看来,期望收益是:
0.70 X 20% - 0.30 X 30% = 14% - 9% = +5%

再看看另一个低命中率的方法:
30%的时候会成功,并且能够有平均为每次30%的收益。
而失败的70%会导致平均为每次10的损失%

期望收益是:
0.30 X 30% - 0.70 X 5% -  = 9% - 3.5% = +5.5%

结论是,不要单单专注于命中率,也不要单单专注于收益或止损,而是需要兼顾。
如果搞清楚小弟要表达的概念后,继续伸延这个概念,如下:

不同情况不同概率和收益

bullbear 当然现实中的选股方法可能会随着不同的因素而给我们不同的机率
比如说在牛市用方法A,可能会给予我们
40%时候赚平均每单20%
30%时候平盘平均亏每单2%(水钱)
30%时候亏平均每单5%

期望收益为:+5.9%

而同一个方法在熊市的时候可能会变成
10%时候赚平均每单20%
50%时候平盘平均每单亏2%(水钱)
40%时候亏平均每单5%

期望收益为:-1%

所以当我们把概率和收益的概念延续伸延的时候,我们不但加入了平盘的可能性,
还加入了相同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成功概率会不同。

再拿上述的不同时期的概率来比较,比如说如果牛市维持一年后,就会迎来三年熊市的话,
5.9% X 1 - 1% X 3 = 2.9%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管牛熊市照搬同一套的话,最后还是会赚钱的。
当然如果你的方法在熊市的期望收益是负的,最好还是不要在熊市交易。

把概念延伸到基本分析的目标价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公司的盈利做一定的预测,可是即使是巴菲特自己也说过他是预测不到他手上任何公司接下来的业绩的。
然而,我们却可以对公司的盈利作出几个预测,比如说如果按照以往的10%成长率的话,会是多少,
然后如果按照比以往更低的成长率,比如说减低到5%,又会是多少。再想想没有成长会是多少,负成长5%、10%又会是多少等等。
那么以上说的总共有5个情况,加上好过预计和坏过预计,就有7个情况,如下:

业绩增长% 预计股价受业绩影响的波动 发生的可能性
>10% >5% 5%
10% 5% 25%
5% 0% 30%
0% -5% 15%
-5% -7% 15%
-10% -10% 5%
< -10% -20% 5%

然后按照每个会发生的情况,配以一定的概率。就好像Airasia,大家都会认为下一季的业绩都会受马航和油价的影响吧?
可是它的业绩还是有可能继续成长,只不过可能性是相对的低。而这个可能性如果单单靠自己猜的会,准确度当然是很低的。
可是如果对公司的作业有所了解,加上手头上的资料,作出一个可作参考的概率是可能的。

除了配以概率以外,再把业绩增长反映在股价上的效果填上。那么再依照期望收益的算法,看看期望收益是正还是负。

以上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很多不同方面的领域。

甚至是如果同一时间有几个人推荐一只股,而依靠你对这些人推荐的可信程度来写下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的收益。又或者同一时间有几家证券行发出了对相同公司的目标价,你也可以用来参考用在以上的概念内。

可靠性

这个概念深深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概率和收益。所以用运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必须很清醒的告诉自己,这只是自己分析结果的一个判断而现实中的概率和收益是存在差别的。可是这也是投资者厉害不厉害分别的地方。越厉害的,就会越接近现实。你看得越全面,就算得越清楚。孙子有云: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另外,用这个方法去思考的话,会更加鼓励我们去寻找更全面的覆盖范围。相比之下单一目标价的方式就显得比较木纳和死板了。

Margin of Safety?safety

当期望收益为负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进行和赌博相似期望收益的。然而如果期望收益只有1%,那么是否值得我们去做呢?
所以个人可以设下一定的Margin of Safety。也就是只有当期望收益大于一定数值的时候才行动。然而单单看期望收益也是不足够的。比如说A君和B君打赌,如果B猜对A抛的硬币是正面还是背面的话,A就赔200,猜错的话只需赔100给A。期望收益是正的,可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个人的Risk Appetite在作怪了。所以这个Margin of Safety,不单只是要看期望收益,还要看当中赚钱的机率是否比亏钱高。至于到底多高才算好呢?这就留给个人去思考判断了。

Tuesday, 27 May 2008

蚂蚁看专业分析报告

提到所谓专业的分析报告,很多人会shoot所谓的“Target Price不准啦”,“当他们讲BUY的时候就好SELL了”之类 的。虽然如此,这一些专业报告作为参考却是很好的。只是我们拿它们做参考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分析报告的中立与客观

ping其实不是小弟看小自己,写这些报告的人都吃过“夜粥”,他们手上的资料怎么都比我们多,分析经验比我们多,分析的时间也比我们多,分析的方式也比我们懂的多。然而这些写报告的人却还只是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打工仔而已。而无论什么事情总是有好坏两面,而分析员就必须根据上头的命令去放大上头要的一面,把另一面缩小甚至完全抹杀不谈。你要和上头讲有关报导必须保持中立客观吗?可以啊,他不是交给另一个人写咯。而你就准备执包袱balik kampung咯。这里想说的事,不要因为看到分析报告的Target Price或者内容就很自傲的认为自己随便都比这些人好。因为当这份工是由你来做的时候,你也是写出差不多一样水准和角度的报告的。总结呢,就是我们看到这家分析报告时,不要认为那就是事实的全部。并且把这一篇分析报告所写的当作我们拼图的一块,这样再去找拼图的其他部份,从中利用分析员的角度去完成我们对一家公司或经济等等的大拼图。

分析报告的Target Price

bullseye至于报告里头的Target Price都会倾向于比市场的价格高。原因很多,其中一点是这些Target Price都是预算了新的一年的盈利在里头(上头下Order的因素就放一边吧)。而他们预算新一年的盈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方程式。可以说的是,无论你用什么方程式,新的一年的盈利不是单凭方程式就可以算出来的。这些预算都只是共你作为参考而已。即使是巴菲特也说过他和他的排挡至今仍然不能够预测他们买的公司的盈利。那么这个道理这些证券行的分析员难道不懂吗?我反问一句,如果他们不写未来的盈利,只写现有的盈利,那么不是每一季写一篇就好了?那么剩下来的两三个月是不是不用做?更何况现有的盈利都写在年报里头了。当然我也不排除有时候这些数据写的实在太乐观了。总结是不要只看Target Price是多少,而是看看他们是以什么论点来支持这个价格,也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比如说拿到新的Project过后怎么调整)。

分析报告的评级(STRONGBUY-BUY-HOLD-SELL-STRONGSELL)

大家应该都不会天真到看到报告写BUY,STRONG BUY就去买,看到写SELL, STRONG SELL就去卖吧?甚至有些人会说,当报告叫我们HOLD的时候就好SELL了。其实这就是报告的出处在和我们打着战。它可以是炒家要炒之前跟你讲BUY,那么接下来炒着起会更容易;它也可以是炒家炒高了,要出货跟你讲STRONG BUY;它更可以是要压价收货写STRONGSELL。不过当这家证券行手上没票,行内大户也没票,不介意一个股真的大跌的话,也可以如实报告。如何知道那一个真那一个假呢?不是行内人不知道,行内人又不能讲。有必要知道的话,我们只有依靠拼图的其他部份来对它作判断了。另外比如说我们要买入的股被降级为STRONG SELL来说,我们是否应该检讨我们是否看漏了一些事情呢?我们要卖出的股被评级为STRONG BUY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应该等一等或者慢慢卖呢?最重要的是,这些评级只是供我们作为参考,而并非买卖的决策。

分析报告,到底要不要看?

最后,看与不看分析报告都不应该直接左右我们的投资决策。不过有时间的时候读一下他们写的这些报告是能够增广我们的见识并让我们的拼图更完整。不过,即使不看也没什么大件事的。

佳礼里很多赚钱的大大都不大鸟分析报告的。嘻嘻~

Monday, 26 May 2008

蚂蚁爬年报(二)

首先要准备材料:

1.同一家公司的年报两份或更多(可以看3年至5年的数据)

2.公司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

3.纸张或Excel (没有Excel的可到http://docs.google.com

我们来看看从年报中,怎么去了解很多字面上没有提供的数据、讯息。

 

(四)资产(Assets)

在看公司资产的时候,我喜欢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怎么算是不同角度呢?其实在写(三)现金(Cash & Cash Equivalent)的时候,就是看资产的其中一个角度,不看其他东西,只看现金。除了现金以外,公司其他资产对不同的人来说,可以是值钱,也可以是不值钱的东西。只有现金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值钱的。而且很直接的,每一元的现金就值一元。这就是我把现金从资产分出来的用意。

除了现金以外的资产当中,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说我可以先把所有的Receivables都当作收不回来,那就没有了,全部扣掉。再当作那些租用的downpayment都收不回来,又全部扣掉等等。而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呢,就翻去它有注明note的那一页再慢慢看要扣什么。基本上Motor Vehicles,Office Equipment,Machines之类的,都可以暂时当作被偷了(好像某公司那样)。对我而言剩下地和楼通常都还是值钱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算一下每股的现金+地产是值得多少了。

过后再慢慢依照对行业的了解把其他的东西加回去。并算出各种的每股Asset值多少。(现在知道做什么Excel会在要准备材料中吧?cut & paste加formula很快就算完出来了,而且我也未必什么公司都算完这些琐琐碎碎的项目的)。

可能会有人很纳闷,算那么多干嘛?

我的答案是,做准备。

  1. 当我有了这些数据后,万一这家公司的股价一直下跌,我就可以看到它现在是先跌破低于每股asset不算Motor Vehicles。然后再跌破每股asset不算Office Equipment。当股价跌破每股Asset不算Plant & Machinery的时候,可能我的切入点来了(需要配合对公司的了解)。
  2. 另外呢,就是每股拥有多少房地产还可以用作其他方面的切入点。比如说由于我对公司的房地产的价值有所了解,而知道那些房地产其实已经远远升值到很高了。只是公司无意重估这些房地产而已。那么如果我有兴趣做这样的切入买这个股的话,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了。
  3. 有了这堆数据,我还可以拿股价来减掉每个数目从而知道如果不算哪一个项目的话,市场给的股价是比每股的Asset高出多少Premium。就好像PE一样,在牛市、熊市,市场都会给予一个股不同的Premium。

我最常在Assets中扣除的项目有Receivables和Inventories。因为一个是还未收到的账目,另一个是囤货。虽然做生意时,这些都值钱,可是收不到的账毕竟还没进口袋。而卖不出的货,毕竟也是还未把钱赚到的。

上面所说的是比较倾向于找出公司的资产值多少来作为投资的参考。接下来呢,则看看一些资产能为我们做什么。比如说制造业的工厂、机器、甚至运输工具等等都很重要。而我们可以拿相关的数据和净利作个比较

Net Profit / Assets = N

这样我们就能够看见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元的资产能够提我们赚多少净利了。通常这里所用的资产值我会根据行业需要而把大部分的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都算进去。至于像Receivables这类的资产就不算了(虽然Receivables会被算入Revenue并且对净利起影响)。这样所得到的是一个一元资产赚多少净利的参考数据。比如说公司要再投资一间新厂,用了1,000,000元。那么我就可以参考之前所算的数据来大概估计新厂可以带来多少净利。(当然这个估计是不可能正确的,只列出一个简单原因就是sales可能跟不上产量)

另外,算一算重要Asset的增长率,(两年都拿相同的Assets作比较,不要跟我讲你一年算Receivables,另一年不算...)

Assets(current year) / Assets(previous year)  × 100%

得到增长率的数据后,再和净利的增长率相比。为什么呢?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净利每增长1%,是需要资产也增长多少%的。(再次说明这个比较不完全正确,因为还有Marketing等等其他因素,可是此数据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里也提供一个链接到Tan81写的资产的重要

 

(五)负债(Liabilities)

过后就是债务,liabilities。看负债呢,我就没那么复杂只是看Total Liabilities而已。原因只有一个,无论什么情况都好,债主是不会叫你不用还债的。

然而,负债却可以用几个角度来做比较。以下几个角度并非分开而是可以综合的。

  1. 和净利比较
  2. Total Liabilities / Net Profit = N

    当你拿总负债除以净利的时候,代表着什么呢?如果我们把每一年的净利完全拿去还债的话,需要多少年呢?以上算出来的结果就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每年的净利都一样的话,就只需要N年就可以还清债务了。另外,这个比例也代表着当公司每净赚1元的时候还欠别人N元。
  3. 和现金比较
  4. Cash & Cash Equivalent - Total Liabilities

    这个比较直接,就是如果公司用完手上现金还债的话,会剩下多少债务或现金。
  5. 和现金流比较
  6.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 Net Profit = N

    使用这个比例呢,其实是代表着把公司运作后剩余的现金都拿去还债。而得到的结果,N其实就是如果公司每年都把运作后的现金拿来还债的话,需要N年才可以把债务还清。多少债务或现金。
  7. 和资产比较
  8. Assets - Liabilities

    这个比较其实是算出如果变卖资产还债的话,公司还会剩下多少债务或是资产。如果这些资产都是为公司赚钱的话,那么卖出这些资产还债可说是下策了。

再次强调的就是以上的比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综合使用的。因为以上只是提供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债务而已。

以上的算法,拿来除的(1,3)是在assume公司每年的盈利或现金流所剩的现金都保持一样。而拿来减的(2,4)是因为Cash和资产是公司成立到现在所累积的,通常不可能在新的一年内就能够累积相等的数目。所以拿来除是没意义的。

除了和我们手上的资产相比以外,算一算liabilities的增长率

Liabilities (current year) / Liabilities (previous year)  × 100%

得到增长率的数据后,再和净利的增长率相比,看看那一个长得快?当一家公司借的钱增长高过净利的增长的话,业务或行业是否出现了问题呢?

 

(六)现金流(Cash Flow)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翻到Cash Flow Statement中,找到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然后除以Share Issued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 Share Issued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每股现金流的数据了。这个数据代表了生意的运作后每股所剩余的现金。拿这个数据和现在的股价作个比较的话,我们就可以有一个类似PE的比例了

Price / Net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Per Share = P

PE值其实是代表着你需要付出多少元来获得1元的净利。而以上的数据比例P呢,则是代表着你需要付出多少元来获得1元的净现金流。就好像PE值如果是10的话就代表10年的净利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以上的数据比例P也代表着多少年的现金流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公司不进行投资而把每一年现金流剩下的钱都存起来的话,那么P年以后公司的每股现金就会等于你所付出的股价了。

另外除了看每股的现金流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比较一下两年的现金流。当出现很大的分别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一个项目去追踪。比如说现金流从正数变成负数,可能是因为Receivables比往年大幅增加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Receivables并向管理层询问了。又或者里头出现一些不明去向的款项等等。

当管理层不能给予一个好的答复或者我们仍然怀疑的话,那么就要自行考虑该如何处置了。

蚂蚁爬年报(一)

最近一直在用功爬年报。这里要分享的,是小弟怎么爬年报,并且不觉得沉闷。小弟看年报,并非以年报上的数据,或是任何数据的比例来做买卖的根据。看年报主要是要在财务上了解一家公司。并且从中了解一家公司是从什么方面成长或萎缩。
首先要准备材料:
1.同一家公司的年报两份或更多(可以看3年至5年的数据)
2.公司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
3.纸张或Excel (没有Excel的可到http://docs.google.com
我们来看看从年报中,怎么去了解很多字面上没有提供的数据、讯息。

(一)营业额和净利的比例(Revenue & Net Profit)
我们常常看营业额,净利以及这两个数据的成长,可是却比较少人会注意它们的比例。
比如说公司的营业额每赚一元,净利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就拿年报内的净利(Net Profit 或 Profit for the Year)除以营业额(Revenue)
然后再换成巴仙率。

Net Profit / Revenue × 100%

这个数据的意思就是公司营业额每赚一元,里头有多少巴仙是净利。
当你比较不同年份的这个巴仙率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公司每年都会差不多是一样的巴仙率。也有一些公司这个巴仙率会越来越高。比如说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YTLPOWR)吧,从下面的table可以看见公司的净利:营业额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如果这个巴仙率继续成长的话,即使公司的营业额不增加,净利还是会继续增加的。

YTLPOWR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Revenue

3,166,578

3,386,920

3,671,315

3,758,125

4,068,008

Net Profit

446,271

613,049

742,178

874,483

1,269,214

Net Profit Margin

14.09%

18.10%

20.22%

23.27%

31.20%

一旦注意到这个数据在减低的话,那么就需要寻找问题的根源。到底是税务方面增加,成本增加还是其他原因。

(二)应收账款和存货(Receivables & Inventories)
单单看营业额和净利是不足够的,因为公司一些还未收到的账款也会被算进营业额里去。而事实上这些账款却还未收到手,并且有变成呆账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在看财报的时候找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s)。在资产表(Assets)里头可以找到交易应收账款(Trade Receivables) 和其他应收账款(Other Receivables)。通常其他应收账款都不会多,甚至没有。而交易应收账款则视行业而有所不同。有些行业比较常赊账给顾客,而有些行业则不会。
无论如何,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笔账目的大小,而是这笔与营业额的比例

Trade Receivables / Revenue × 100%

拿到这个比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每一元的营业额中,有多少是还未收到钱的。
当你比较不同年份的这个巴仙率的时候,如果这个巴仙率在增加着的话,你就要小心了。毕竟一家公司越来越多账还没收到就已经列入营业额并不是一件好事。况且这些账目随时会变成呆账(bad debts)。
另外我们可以在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s)中的资产表(Assets)里头看到存货(Inventories)。一家公司的存货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都并非好事。存货越来越多代表了产量的增长比售出的增长高。这样代表公司浪费了生产线的资源,而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能力不佳,甚至是代表着公司的竞争能力不够其他公司。存货越来越少则代表了公司投入在生产线的资源不足于应付市场的需求,持续下去会造成市场的份额被其他公司瓜分。当然在一两年内的存货通常都会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们就看看存货增加或减少的巴仙率:

Inventories (Current Year) / Inventories (Previous year) × 100%

这么一来,当公司的存货以很大巴仙增加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领域的需求是不是大减。如果这个领域还是与往年一样的话,那么就代表了公司的竞争力下跌,市场份额也下跌。如果整个领域的需求大减,那么存货增加其实是正常的事。另外,当公司建了新工厂以后,有时也会出现存货大增的情形。这是因为公司的marketing跟不上产量,所以我们就要判断是不是要给予公司一定的时间去开拓市场。
属于制造业的存货项目通常还会有个NOTE,当你找到相关的NOTE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稍微详细的存货表。里头会列出制造好的货物的存货值多少,在制造过程中的存货值多少,原料的存货值多少等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不同的判断。比如说在原料持续高升的时期,原料的存货多了可以说是好事。因为公司存了比较便宜的旧原料。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原料可是有存货的期限,存久了就会坏掉之类的。

(三)现金(Cash & Cash Equivalent)
把年报翻到现金流表(Cash Flow Statement),然后直接跳到最后一栏就可以看到公司所剩下的现金有多少。拿这个数目除以发行股总数(Share Issued)就可以得到公司每股有多少现金。

Cash & Cash Equivalent / Share Issued

得到这个数据后,再拿这个数据和当时的股价比较,你就可以看到扣除现金后,你是在付多少钱买这家公司了(这里还未提到负债)。比如说参考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M) BHD 2006年的年报,Cash & Cash Equivalent 总数是RM19,751,916,除以现在总发行股总数41,008,500的话得到每股有48.16 sen。在负债表一栏可以看见这家公司并没有任何负债。如果你能够以0.48以下的价格购买一家每股有0.48的公司,你认为值得吗?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要设一个安全区(Safety Margin)作为缓冲区(Buffer)。那么,当这股跌到0.30时,公司还持有0.48现金的时候,这个投资值得吗?风险是不是比较低了呢?
然而在现实中找到股价比每股现金还要低的情况是很少的。我所举例的这家公司最低也只下跌到0.52而已。
(不过由于我只是以2006年的财报内的数据去算,所以得到每股现金48.16sen。一位网友,Tan81算到的每股现金是63sen。他应该是以最新财报的资料所算的,结果他就能够以0.5x的价格购买拥有0.63现金的公司)

Thursday, 22 May 2008

浅谈期望收益

这里先分享一个期望收益的算法。
先来个例子。
如果我有一个系统,
它的命中率是1/3,如果成功的话,收益是30%,止损设在10%
那么 1/3 X 30% - 2/3 X 10% = 3.33%
使用这个系统的话,我每一次交易的期望收益是3.33%
换成点数来算,如果成功赚30点,失败亏10点
那么每一次的交易你都可以有3点左右的期望收益

也就是
成功的机率 X 收益 - 失败的机率 X 失败的损失

记得,每一个系统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期望收益是positive,
那么那个系统就可以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了。

以上算法,如果你用在任何一个赌博上,都会得到negative的期望收益
也就是为何赌博最后一定输,庄家一定赢(庄的期望收益是positive的)

以上算法也证明了,即使你的成功率是低过50%,(我的例子只有33%)
可是如果盈利是足够cover那失败的总损失的话,期望收益还是positive的。

如果你并不能够以一个系统有discipline的做交易的话,
那么就很难算出你的期望收益了。

就算跟风买,也是一种系统,就算跟日本,跟香港,跟美国,也是一种系统。
最重要的,是那一种系统适合你自己

如果期望收益是positive,长期来说,十年二十年都是会赚的。

很注重命中率的朋友们,要小心一点。看看一下例子
成功率:70%
收益:5%
损失:12%

那么 5 X 7/10 - 12 X 3/10 = 3.5 - 3.6 = - 0.1
不要让自己掉入类似的陷阱

以上还没加入成本,考虑到成本的时候,
以得到的结果减掉成本,就是你的系统的期望收益

为何很多人用某一个系统时,往往不能够赚钱呢?
原因可以有很多。这里先假设每一个系统的期望收益都是positive的。
(用期望收益negative的系统难道还想赚钱?那就上云顶,买万字好了)

首先,是损失的控制。如果你在应该止损的时候不执行,那么你就加大了这个系统原本设计的损失。因此而把系统变成一个negative 期望收益的系统。

另一点,是对于获利的冲动。系统明明可以让你每一次获益都是20%,可是你在10%时就忍不住了。这时,你也把系统更改了。这个举动也会把一个系统改成negative期望收益的。

当然,一个系统本身的期望收益到底正不正确,也是非常引人争议的。

再来谈谈如果你已经有一个negative期望收益的系统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你必须要有纪律的记录下所有的交易。
然后对照回你以往的交易,看看是否自己太早出场呢?
还是自己不肯止损呢?
如果更改止损点的话,对这个系统的影响会不会变成positive期望收益的呢?
要注意,有时候更改一个止损点会把成功的机率拉低的
总的来说,
1.提高成功率
2.提高盈利
3.减低损失
是把一个系统改善的不二法则。

Friday, 20 July 2007

要看年报太沉重?

在买股前,无论你听了什么消息,最好还是先看看基本面。
要看年报太沉重?
不要紧,先到星报的Market Watch 开个免费户口。
然后在右方有个搜寻功能,只要打入你要买的股,按下Search。
过后就会来到搜寻结果,
选了你要看的股,就会到这个画面:


当中,按下Fin. Result可以看见最近4次的每股盈利
按下Fundamentals可以看见最近三年的盈利,资产等
可能你看了过后,就不想买那只股;
也可能你看了过后,还想加注呢。
以上画面版权归星报(The Star)所有

Wednesday, 18 July 2007

教你看看:流星


流星,又名扫把星。在蜡烛图中是个短短的蜡烛身,头上带着长长的线。
在一个上升的趋势中,流星是个警告讯号。
你可以尝试想像那一天,开市后,价格不断上升。
上到一个价码时,人人都开始卖了。
当卖压过高时,价格跌了,一直跌回开市的价格或更低...
这意味着市场接受不了那天的新高。
如果这个新高的价位又刚好和其他技术分析中的阻力是相同的话,
那么流星所代表的看跌讯号也会强很多。
所以当看见流星时,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当第二天来个黑蜡烛时,
往往就代表了趋势的改变。

Wednesday, 4 July 2007

教你看看: 锤子线

看锤子, 重要的是锤子头要小,锤身要长。
锤身要是锤头的两倍或更多。
锤子是一种逆转讯号。如果下跌底部出现锤子,过后又有一根白蜡烛,那么趋势就有逆转向上的可能性。
相反的,如果上升顶部出现锤子,过后又有一根黑蜡烛,那么趋势可能就会往下了。
锤子的颜色可以是黑或白, 颜色比较不重要。
当然这个讯号很可能出现在短期的动荡中。所以看到锤子不代表那只股一定会跌到谷底下。

我们来看看云顶:

底部的锤子把它敲了上去,上面的锤子又会把它敲多低呢?
再来看看BJTOTO (四月-五月), 这次的锤子是白色的

从4.7左右跌到4.46左右,

过后出现的叫做十字启明星, 是个看涨的信号, 下次会解释清楚.

Thursday, 28 June 2007

教你看看 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二)

关于移动平均线的另一个看法是当价格高过14天平均线时买入,
就贵过这14天的平均了。
而低过50天平均线就是比最近50天便宜。(Genting 是很好的例子)

这并不代表高于14天平均线就不划,低过50天平均线就一定划算。
基本功夫还是要做的。

Wednesday, 27 June 2007

教你看看 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 MA)

移动平均线是以X日的平均价格连成的一条线。“移动”是指每天计算平均值时,以最新的数值代替最旧的一个。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以14,30,和50天计算的平均线。

50天的平均线显示出中-长期的价格趋向。

14 和 30 天的平均线显示短-中期的价格趋向。

红线是最敏感的,会随着价格而波动。
如果红线往上跑,不久蓝,青线也跟着向上的话,
那么向上的趋势就形成了。

很多时候在上升的趋势时,青线会被当作是重要的抵抗。这是因为如果价格低过青线,不久红线就会穿下去,带着蓝线,青线又乖乖跟它们走...
那么很可能熊头露出来了...
看看KLCI三月的小股灾,青线完全没低头。虽然指数一度跌破青线,可是在三天就回升,并且持续上升的趋势。

用移动平均线的作为买卖讯号的缺点是红线时常跑上跑下的,
蓝,青线又动的太慢,
往往买卖信号出现的比较迟。不过用作宏观趋势却是简单又明了。

教你看看 抛物线状转向 (Parabolic stop and reversal)

看看蓝色箭头所指的地方吧,
当价格跌破青点,上升结束,下跌开始。
当价格升过红点,下跌结束,上升开始。

KLCI这几天大跌,可是红点来得有点慢。红点很少只出一颗,不过,由于红点出现的位置和指数差不太远。反红复青的可能性还在。

下载分析软件

Tuesday, 26 June 2007

年报,你看了吗?(二)

上次讲解了净利,这次我们来看看投资和净利的关系。


ROE 就是投资回酬,就是股东投资的$1,能赚多少净利。
stockholder's equity可在年报中找到。
换句话说,如果ROE是0.15,就代表你给公司$1,他就能帮你赚$0.15。
还有另一个说法就是ROE高就代表那是高成长的公司。
ROE有0.15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却不能以为0.15以下就肯定不好,要知道每个领域都不一样。
比如说服务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低,所以ROE会比较高。
比较公平的做法是拿两个同行的公司比较ROE,ROE比较高的公司对投资者比较有利。
有时候,一些时常派息的公司虽然ROE比较低,其实是它把赚来的钱派股息派出去了。所以当你比较ROE时别忘了参考股息。
不过,别忘记,ROE可是过去式的。只供作参考。
还要记得小心被美化的帐目哦!

Sunday, 24 June 2007

年报,你看了吗?

你有看年报吗?

这里我们先关注年报上的盈利吧。
先看看万能 MAGNUM 3735
如果只看盈利(Revenue),我们可以看见它在2005到2006的增加了7.5%
可是当你看看净利(Profit before tax),就可以看见它其实增加了10%的净利
再看看扣除税后(Profit after tax),就可看见它的增长是15%~!
再来看看云顶- GENTING 3182
盈利(Revenue),在2005到2006增加了27%
净利(Profit before tax),增加了13%
除税后净利(Profit after tax),增加了24%
可见虽然云顶的成本在增加,在同时税务管理却做得很好。

下一个也是博彩业的多多- BJTOTO 1562 盈利(Revenue),在2005到2006增加了10%
净利(Profit before tax),增加了17%
除税后净利(Profit after tax),增加了41.8%!!!

要知道增加收入有开源和节流两种方法,
降低本钱,管理好税务就能够增加税后净利了!
博彩业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净利的%会高于盈利。

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只看盈利,还没有看其他因数。
现金流,负债等等也要注意的。
还有税后净利的成长率并不是股价的成长率。

截至22-06-2007,
万能的本益比=22.45
云顶的本益比=19
多多的本益比=15.08

你买了那只股呢?你又想买那只股呢?先看看它的财报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